欢迎访问bet365客户端网!
当前位置:首页>学习天地>理论视野

一切冲着纪律去

发表单位:bet365客户端网 发表时间:2016-03-11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分享至:

    从深化“三转”聚焦主业到“把纪律挺在前面”再到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就是全面从严治党;一条逻辑脉络越发清晰——就是以纪律为抓手。形象地说就是一切冲着纪律去,简单地说就是抓纪律。纪律是党的生命线,是反腐败制度化建设的基石,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牵引,也是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切冲着纪律去,逐步将纪律建设引向深入,可以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为什么要抓纪律?

    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是总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党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顺利进行也离不开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要义是“全面”和“从严”。管党治党要真正做到“全面”和“从严”,纪律就是关键抓手、治本之策。这是历史的反复启示,严明的纪律和规矩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秀特质,是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革命到建设到改革,一路胜利走来的根本保证。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中央“八项规定”,从十四大党章首次把“从严治党”写进党章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新论断、新要求。抓纪律的逻辑脉络一直是不断“全面”、不断“从严”;这也是现实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新时期我们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更加复杂,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这就要求我们党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以此来适应新变化、应对新挑战、完成新任务。改革和创新党的建设离不开纪律的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既猛药祛疴,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狠抓“四风”,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三年来的实践成果予以固化,抓纪律可谓成效卓著。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看,抓纪律都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逻辑。

    是执纪“原教旨”的回归。纪律检查委员会,顾名思义,纪律检查是本职工作。党章是我们党的根本大法,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党章的第七章和第八章专门规定党的纪律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党章第四十四条规定了纪检机关的“三项主要任务”和“五项经常性工作”。概况起来就是执纪监督问责,从中可以清晰的看出抓纪律就是我们纪委职责的“原教旨”,就是我们纪委工作的总逻辑;从现实状况看,尤其是基层,还普遍存在一种倾向,认为纪委重点是查办案件,更有甚者认为,纪委重点就是查办大案要案,在这样的观念导向下,对党员干部违纪行为的日常监督执纪必然会被忽视和削弱。有句话讲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对于纪检监察机关而言,就是不要因为惩治贪腐忽视了党的纪律建设。严厉打击腐败,“不敢腐”的政治生态要坚决维护,强化日常监督执纪,“不能腐”的体制机制也要有序推进。我们要贯彻执行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着眼党的建设大局,回归纪委作为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原教旨”,既要坚决查办大案要案,又要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不断加强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将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捍卫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保证党的团结统一。

    是反腐败制度化建设的基石。腐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重拳惩治腐败,“不敢腐”的政治生态已初见成效。同时,“不能腐”的体制机制构建也在稳步推进。内涵决定外延,从纪律内涵看,腐败也属违纪,抓纪律要远远大于反腐败,抓纪律本身包含反腐败。只要纪律规范越严、条文约束越密,反腐败的制度就会越完善、越严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腐败逻辑看,腐败问题的背后都是纪律问题,腐败都是由小及大,从小违纪到大贪腐。党员干部沦为腐败分子,往往是从违反纪律、破坏规矩开始的。治病要对症下药,遏制腐败必然需要从纪律抓起,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就能起到防微杜渐的效果;实践出真知,从实践成果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不论是惩治贪腐,还是作风整饬,纪律都是核心抓手。同时,实践的成果也进一步丰富了纪律建设的内涵。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就大量吸收了十八大以来反腐败的实践成果。因此,不断深化、强化纪律建设的过程就是不断完善反腐败制度建设的过程。纪律是反腐败制度建设的基石。

    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牵引。反腐败斗争是从少数、反面入手,着力清除消极因素,以强力反腐和纪律整饬祛除体内疾病,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党风廉政建设则是从多数、正面入手,着力增加积极因素,以优良作风和廉洁为政增强体质,提高党的肌体抵抗力。党风是党的形象,关系着人心向背。铁的纪律锻造严的作风,这是我们党历史的经验总结,也是现实的实践启示:优良的作风是我们党从革命到建设到改革,不断胜利的法宝,也是新形势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狠抓作风建设,以八项规定为“切口”,撬动的党的作风建设“大变局”,净化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凝聚党心民心。廉政建设是政府治理的基础,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志。大体包括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三个方面。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对廉政尤为看重,廉政思想源远流长、廉政典范数不胜数、廉政名言俯首皆是,但也存在重德治轻法治的倾向。自建党以来,我们党在思想建设、宣传教育等软约束方面着力颇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廉政需要软约束,更需要硬约束。这方面恰恰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因此,要以纪律为牵引,强化硬约束,用严格执纪倒逼干部清正、用严肃问责倒逼政府清廉、用严密监督倒逼政治清明。用好软硬“两只手”,不断增强我们党拒腐防变的免疫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是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关键。鸡蛋从外部打破,是破裂,是毁灭;从内部打破,则是孵化,是新生。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是我们党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落实“两个责任”,强化问责力度;落实“两个为主”,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领导;改进巡视制度,实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全覆盖;健全法规制度体系,先后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中,纪律是核心、是枢纽,无论是党内法规制度的修订还是巡视制度的革新、无论是“两个责任”的问责强化还是“两个为主”的领导强化,都是以强化纪律为旨归。同时,完备的纪律体系和严格的监督执纪问责也为纪检检查体制改革的提供的强有力的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纪律是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关键。

——如何理解抓纪律?

    横向看,抓纪律主要聚焦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理解抓纪律,也要重点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抓纪律就是抓反腐败斗争。一直以来有两个错误的观点需要澄清。一个观点是,腐败是毒瘤,影响恶劣,危害极大,抓腐败就是纪委的核心职能,由此导致纪委的工作重心偏重于查办大案要案,忽视日常监督执纪,甚至有的地方,还放水养鱼,养肥了再查再办;另一个观点是,岐山书记提出“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后,有人认为党中央的风向转变了,重在整肃纪律,而反腐力度会有所减弱。这些观点无疑都是错误的。虽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力反腐,一直保高压态势,也取得的卓有成效的成绩。但是,腐败是人民的公敌,反腐败斗争关乎党的生死存亡。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都不可能对腐败放任自流,否则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是由历史反复印证的铁律。因此,反腐败斗争依然是势不减、力不怠,越往后越严会成为常态。抓纪律也并不意味着要减弱反腐败的力度,而是管党治党越来越全面。从纪委工作的角度看,意味着我们纪委的职责更大了、任务更重了。另外,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抓纪律的内涵包含反腐败。不断深化纪律建设,织密编实制度的笼子,有利于构建起“不能腐”的体制机制,促进反腐败斗争取得根本性胜利。

    抓纪律就是抓党风廉政建设。党要管党,管的是什么?管的就是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两个责任”可以说真正抓住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点,而“两个责任”真正落地、真正落实离不开纪律的支撑。纪律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没有纪律,党风廉政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离开纪律谈党风廉政建设是纸上谈兵,脱离纪律搞党风廉政建设是缘木求鱼。党风廉政建设要以纪律为牵引,才能起到其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聚焦纪律,动真格、出实招、求实效。以严格的纪律倒逼优良的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以严明的纪律倒逼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强化廉洁为政。

——如何抓纪律?

    纵向看,抓纪律的职责主要在党委和纪委。更进一步讲,纪律建设的成败,“核心”在党委、“关键”在纪委。抓纪律就要从党委和纪委两个方面入手。

    (一)党委要履行主体责任,聚焦于抓纪律。火车快不快,关键车头带。党章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各级党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就要切实履行抓纪律的主体责任。

    转变政绩观,解决意识层面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指南。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首先要解决导向问题。政绩观是核心导向,是做好工作的核心要素。政绩观正确,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政绩。具体讲有两个方面。一是抓纪律有成效也是政绩。“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告诫全党,要把抓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纪律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方面,理所当然也是重要的政绩。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也明确要求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主体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并明确了责任追究制度,现实中许多地方经济数据很亮眼,但领导班子出了问题,只能是“一票否决”。因此纪律等于政绩,纪律决定政绩。二是好的政治生态有助于地方发展。从招商引资的角度看,廉洁是一个地方、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在市场条件、政策环境、资源禀赋等方面平等的条件下,政治生态好的地方无疑更受青睐。相反,因为送礼、喝酒成风把投资商、企业家吓跑的例子比比皆是;从干部队伍的角度看,廉洁的政治生态有利于纯洁干部队伍。毛主席讲“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地方要发展,好干部不可或缺。“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这样的道理,古今皆然。如果一个地方潜规则盛行,政治生态污浊,好干部必然是处处受制,甚至“归隐山林”。因此,只有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锻造守规矩、能干事干部队伍,释放其干事创业的活力,地方的发展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

   健全问责机制,解决制度层面问题。有权要有责,权责要对等,失责受追究。问责是推动主体责任落实的“撒手锏”。只有健全问责机制,强化问责力度,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才能倒逼主体责任落实到位。要理清责任主体,解决“向谁问”的问题。清晰的责任主体是问题的前提。只有明确责任主体,问责才有着力点。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晰党委的责任、党委书记的责任、班子其他成员的责任,直至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岗位责任。逐步构建清晰的责任分工体系。要明确责任内容,解决“问什么”的问题。明确的责任内容是问责的依据。要按照责任制的要求,对照各责任主体,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以指标的形式逐项细化、量化,保证操作性。同时要注重针对性,“量身定制”各部门、各单位、各岗位责任指标。逐步建立对等的标准化责任分解体系。要理顺问责程序,解决“怎么问”的问题。完整的问责程序是问责的保障。要用规范、严密的闭环问责程序将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事由、问责方式、问责救济等基本要素有机串联起来、固化下来、运转起来。实现问责程序的标准化、程式化,逐步构建完整的责任追究体系。

    (二)纪委要履行监督责任,聚焦抓纪律。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和执行党的纪律的职能部门,落实监督责任是纪委必须担负起的重大政治责任。岐山书记提出的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回答了?“纪律怎么抓”的问题,指明了纪检监察机关执纪思路和执纪方式转变的方向。从实务角度看,就是一定要抓住用“纪律”进行监督执纪问责这个关键,围绕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来开展纪律检查工作,具体来讲有三个方面:

    线索处置环节要突出抓纪律。线索处置是纪律审查的源头和基础。线索处置要紧紧钮住“纪律”这个核心。紧紧围绕六大纪律和“四种形态”,按照动态清理、分类规范、突出重点、处置得当的原则,科学高效处置线索。线索初核既要对线索反映的主要问题重点关注,又要分析研判可能存在的其他违纪情况,避免挂一漏万,做到全面兼顾。另外,新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强化了谈话函询手段的震慑力,要综合运用谈话函询,突出纪律审查的特色,提高线索处置效率。

纪律审查环节要突出抓纪律。纪律审查是案件查办工作的核心。长期以来,纪律审查工作在涉及违法、严重违纪的案件着力颇多,对“细枝末节”的轻违纪案件不甚重视,甚至听之任之、“放水养鱼”,客观上造成了要么“好同志”,要么“阶下囚”的局面。纪律审查工作要转变执纪观念。既要重点突破,掌握重要、主要的违纪事实,又要全面兼顾,不放过任何细节、小节的违纪事实。要做好“分类”,将违反“六大纪律”,特别是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作为审查重点。要做到“分层”,按照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层层设防。恰当运用批评教育、党纪处分、组织调整等方式处理各类违纪行为,必要的时候要综合运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两种手段,坚持抓早抓小,实现监督执纪问责常态化。

    执纪审理环节要突出抓纪律。执纪审理案件纪律审查的收尾,也是案件质量的保障。新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实现了“纪法分开”。执纪审理也要紧紧围绕纪律这个主轴,突出纪律特色。一是要聚焦审理违纪问题,用纪律衡量违纪行为。既要审核违纪事实和相关证据,又要审核党纪条规适用和处理方式,尤其是涉及党纪轻处分的案件,一定在把握具体情节的基础上做到定性准确、量纪客观公正。确保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准确运用。二是要用纪言纪语描述违纪行为,体现出纪律审查特色。将违纪行为比照“六大纪律”进行分类表述。三是要对违法行为要做好纪法衔接。对违法但不涉及犯罪的问题,要以行政处罚作为处分依据。对涉嫌犯罪问题的认定存在较大分歧的,原则上不作为处分依据,而要依照最终的司法判决作为处分依据。

    (三水区纪委案件审理室 梁泽峰 )

 

 

 

点击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