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宝莲是同事眼中很“拼”的老同志,19年如一日,他始终工作在执纪审查一线,是名副其实的“老纪检”;他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是铁面无私的“黑包公”;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大家公认的“老黄牛”。
早上7点多,他戴上遮阳帽、拿起大茶杯就出门了,驱车赶往二十多公里外的大溪镇滥田湖村。当走访完3户村民,做完5份笔录,又匆匆赶往村干部家走访。傍晚6点多,他才顶着夜色回到办公室,整理白天的谈话笔录,分析案情……这是浙江省温岭市纪委第一纪检监察室副主任朱宝莲日常工作的一天。
这位同事眼中很“拼”的老同志,19年如一日,始终工作在执纪审查一线,是名副其实的“老纪检”;他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是铁面无私的“黑包公”;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大家公认的“老黄牛”。
19年来,朱宝莲共办理案件400余件,涉及公职人员136人,移送司法机关55人,挽回经济损失3600多万元。今年7月,他的名字出现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嘉奖人员公示名单中。
党纪面前“寸土不让”
执纪审查,就是与腐败行为的一场激烈较量。“电话骚扰、言语威胁的很多,想尽办法拉关系、讲人情、请客送礼的也不在少数,得罪人更是家常便饭。”朱宝莲坦言。
2015年的夏天,连日的高温暑热。谈话室内,一场短兵相接的较量正进行着,而老朱的谈话对象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工程老板。
“你们做工程的,不把心思放在提高工程质量上,净想着钻空子、搞变通,行贿送礼……”老朱严肃地批评道。
面对调查,工程老板百般抵赖。谈话进行到一半,趁着起身上厕所的工夫,该老板走到老朱身边,低声说道:“朱领导,温岭不大,别说我没提醒你,你家住哪里,你女儿在哪所小学当老师,我那帮哥儿们可了解得一清二楚……”
结束谈话后,朱宝莲给女儿打电话嘱咐道:“小琳呀,最近工作忙不忙呀?老爸不在家,你和你妈要注意安全,平时太晚就不要出门了!”
挂断电话,老朱陷入了沉思,女儿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对于自己特殊的工作性质,给家人带来的危险,朱宝莲不是没有想过,但是,既然选择纪检人这份职业,就得有这份担当。
朱宝莲也曾有机会离开纪检岗位。2003年,单位领导为了照顾他,提出给朱宝莲换岗。这个机会被老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热爱纪检监察事业,热爱这份工作。”朱宝莲说得掷地有声。
关键时刻“姜还是老的辣”
朱宝莲执纪审查时有个“怪招”,休息时间喜欢往监控室钻。几个小时地盯着监控屏,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突破口。
2015年9月,老朱正在参与办理温岭城市新区负责人受贿案。对案件关键人物李某的谈话已经进行了整整一个星期,却丝毫没有进展。
谈话之余,朱宝莲也开始在监控室“蹲点”,反复揣摩谈话对象表情和情绪变化。突然,老朱像发现了什么似的,一边琢磨一边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同事们知道,朱宝莲肯定有了下一步的谈话方案。果然,在监控室里待了几天的老朱胸有成竹地主动请缨上阵。
“今天是好多学校开学的日子,你家孩子上小学了吧?”老朱一来就自顾自地说开了。坐在对面的李某刚开始还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随后脸上的表情开始从漠然转为关注。
“我女儿也是小学老师,回家老说,语文要学好,以后中考各科都很重要……”“是吗,你女儿在哪个学校教书?我家小孩语文是蛮好的,就是太皮,不听他妈妈的话。”见李某接了话茬,老朱说得更起劲了。
“就是说呀,孩子大多怕当爹的,你看你如果每天在旁边看着他做作业,看他还敢不敢顽皮!”
一段长时间的沉默后,李某终于卸下了心理的包袱,打开了话匣子。李某的心理防线被顺利攻破,彻底扭转了案情发展,为后续顺利查处案件提供了突破口。
“不管办理多大的案件,有老朱这个‘定海神针’在,我们便心中有底。”曾经和朱宝莲一起工作的同事寿筹说,“纪检工作,从线索的发现、初查,到突破,科学的谈话技巧和策略不可或缺。老朱有多年的执纪审查经验,看问题看得准,找得到要害,往往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黑包公”道是无情却有情
“老朱平时性情温和,从不与人计较争辩,但是一投入工作,他就是典型的‘黑包公’,办起案来从不讲情面。”同事狄华说。
有一次,谈话对象赵某是与朱宝莲同村的战友。谈话一开始,赵某见是朱宝莲,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但老朱的开场白却让他犹如当头棒喝。
“虽然我们一起当过兵,但是案件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希望你能理解,作为一名党员,参与赌博实在不应该……”最后,赵某因为参与赌博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在女儿朱琳的眼中,父亲一直是个“编外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纪检监察干部在案件查办期间实行全封闭式管理,两三个月回家一趟很正常,遇到大案要案,更是要打“持久战”。女儿读书时,学校开家长会,朱宝莲永远都是缺席的,生病去医院,陪在身边的也总是母亲。
2001年,朱宝莲的妻子从温岭制药厂下岗在家,为了让女儿读书,第二年家里又买了一套经济适用房,仅凭借朱宝莲微薄的薪水,生活变得捉襟见肘起来。妻子不想看到老朱一个人这么辛苦,就提出来跟单位领导说说,帮忙安排个临时工的工作,补贴家用。谁知道,朱宝莲一口回绝了,他说,这是家里的事,不能带到单位,也不能为难领导。此后,妻子再也没跟老朱提安排工作的事。
别看朱宝莲平时是个“黑包公”,可工作粗中有细。谈话对象金某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每天要服4种药品,几点量血压,哪种药什么时间服用、服几粒、饭前还是饭后,朱宝莲记得比金某本人还清楚。
朱宝莲随身携带着一个泛旧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最新的党纪条规和法律条文,一闲下来,老朱就戴着老花镜,认真地学习,用他自己的话说:老同志不能落伍,要跟上新形势。
如今,朱宝莲依旧骑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每天穿梭在喧哗嘈杂的城市。而在他的传帮带之下,越来越多的纪检骨干,坚定地行走在正风反腐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