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bet365客户端网!
当前位置:首页>廉政教育>廉政文化

【家规家训】四川眉山苏东坡:苏门三父子 情操昭千秋

发表单位: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发表时间:2017-03-10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分享至:

“三苏”

    “三苏”是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三苏”皆为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父子三人在文学上造诣极深,虽同出一源又各具特色,人称“凝练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颍滨”,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三人的立身操守也都光明磊落、清廉正直、循理无私,关心国家命运,同情民间疾苦。

 

三苏家风家训

  苏氏一门家风笃厚,苏洵苏轼苏辙三人皆留下大量与家风家教相关的文字、诗词。

  苏洵撰有《苏氏族谱》一卷,包括《谱例》《苏氏族谱》《族谱后录上篇》《族谱后录下篇》《大宗普法》《苏氏族谱亭记》等六篇,概述了苏氏家族的起源发展,记述了苏氏先祖的嘉言善行,教育后代不忘祖宗先人,孝悌忠信、和睦友爱,继承和发扬先辈优良传统。此外,苏洵另有一篇《名二子说》,解释了为两个儿子命名的缘由,寄托了对儿子的希望和告诫。

  苏轼也非常重视总结家族优良家风,教育子侄。他的《记先夫人不发宿藏》《记先夫人不残鸟雀》等讲述了母亲程夫人的教子事迹,弘扬仁厚、不贪财的道德理念。他对于弟弟和侄子、侄孙的教育,多为诗文、书信形式。他和苏辙感情很深,认为弟弟“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苏辙则说哥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几十年间,兄弟二人相互勉励,诗文词往来,从未间断,留下《初别子由》《送子由使契丹》《和子由渑池怀旧》《狱中寄子由》等不少感人篇章。他还教导子孙后人要多读史书,写文章不能一味追求辞藻的华美,“期于适用乃佳”。做人方面,他教导后人要保持宁折不弯、豪放刚直的风骨。在给侄孙元老的信中,他说自己虽被贬到海南,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胸中亦超然自得,不改其度”。

另外,苏辙之孙苏籀曾撰录苏辙语录一卷《栾城遗言》,“以示子孙”,也是苏氏一门家风家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苏”家风家训摘编

孝慈仁爱:

  少而孤则老者字①之,贫而无归则富者收之。而不然者,族人之所共诮②让也。

  ——摘自苏洵《苏氏族谱亭记》

  【注释】

  ①字:作动词义,抚育,养育。

  ②诮:责备,谴责。

  【译文】

  如果有年纪幼小的孤儿,那就由族中成年人来抚育;如果有贫穷而无家可归的人,那就由族中富有的人来收养。要是有不这样做的人,那么全体族人都要来谴责他。

 

  事父母极于孝,与兄弟笃于爱,与朋友笃于信……薄于为己而厚于为人。

  ——摘自苏洵《族谱后录下篇》

  【译文】

  侍奉父母要尽到最好的孝心,兄弟之间要互助关爱,与朋友相处要坦诚守信……对自己要严格要求,而对别人要宽宏大量。

 

读书正业:

  侄孙近来为学何如?想不免趋时。然亦须多读史,务令文字华实相副,期于适用乃佳。勿令得一第后,所学便为弃物也。海外亦粗有书籍,六郎①亦不废学,虽不解对义②,然作文极峻壮,有家法。二郎、五郎③见说亦长进,曾见他文字否?侄孙宜熟看前、后《汉史》及韩、柳文。有便,寄近文一两首来,慰海外老人意也。

  ——苏轼《与侄孙元老四首之三》

  【注释】

  ①六郎:苏轼幼子苏过。

  ②对义: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从儒家经籍中摘句为题,考生根据经义解题作文。

  ③二郎、五郎:分别为苏轼长子苏迈、次子苏迨。

  【译文】

  侄孙你近来学习怎么样?恐怕也避免不了赶潮流。即使这样也必须多读史书,务必使所作文章的文采和实际内容相一致、相符合,能有实用价值才算好文章。不要一旦得到科名以后,便认为平日所学的东西就再也没有用了。我在儋州(今海南)也略有一些书籍,六郎苏过在我身边,他没有放弃学习,虽然还不太会写科举考试中解读经义的文章,但所作文章语气高昂雄壮,有家传的法度。二郎苏迈、五郎苏迨均没有在我身边,听说在做学问方面也都有长进。你曾见过他们所写的文章没有?你要熟读《汉书》《后汉书》和韩愈、柳宗元的文章。如果方便的话,寄你最近所作文章一两篇来,以安慰我这个远居海外的老人。

 

修身立德: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①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②,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苏洵《名二子说》

  【注释】

  ①轼: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

  ②辙:车轮压的痕迹,车轮印。

  【译文】

车轮、车辐条、车顶盖、车厢四周横木,对于车子都各有所用,唯独车前可凭扶的横木,却好像没有用处。尽管这样,如果去掉横木,那么我看不出那是一辆完整的车子了。轼儿啊,我担心的是你不会隐藏自己的锋芒。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车轮印走的,但谈到车的功劳,车轮印却从来都不参与其中。虽然这样,车毁马亡时,却也不会责难到车轮印上。这车轮印,是能够很好地处在祸福之间的。辙儿啊,我知道你是能让我放心的。

 

非义不取:

  功废于贪,行成于廉。

  ——摘自苏轼《六事廉为本赋》

  【译文】

  功业毁废于贪婪,德行养成于廉洁

 

 苟①非吾之所有,虽②一毫而莫取。

  ——摘自苏轼《前赤壁赋》

  【注释】

  ①苟:倘若。

  ②虽:即使。

  【译文】

  倘若本不是我应当拥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去求取。

 

忠贞报国: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苏轼《送子由使契丹》

  【解读】

  元祐四年(1089年),苏辙出使辽国,苏轼写诗送行,鼓励弟弟要不辞劳苦、不辱使命、不忘家国、不要自傲,勇于完成出使任务。全诗意象生动、感情真挚,抒写了兄弟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表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怀。

 

  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

  ——苏轼《砚铭训①》

  【注释】

  ①砚铭训:苏轼在送别长子苏迈去做县尉时,曾赠予儿子一方砚台,并在砚台上刻了四句铭文。

  【译文】

  用这方砚台学习圣贤之道,应当经常是如饥似渴的;用它追求上进,应当经常有所惊醒;用它书写治理财政的规章,应当经常考虑多给予民众利益;用它书写狱文,应当经常想到多给予犯人悔过自新的机会。

 

豁达乐观:

  侄孙元老秀才:久不闻问,不识即日体中佳否?蜀中骨肉,想不住得安讯。老人住海外如昨,但近来多病瘦瘁,不复如往日,不知余年复得相见否?循、惠不得书久矣。旅况牢落,不言可知。又海南连岁不熟,饮食百物艰难,又泉、广海舶绝不至,药物、酱酢等皆无,厄穷至此,委命而已。老人与过子相对,如两苦行僧尔。然胸中亦超然自得,不改其度,知之,免忧。

  ——摘自苏轼《与侄孙元老四首之二》

  【译文】

  侄孙元老秀才:很久没有通音讯了,不知最近身体可好?四川的家人,都得不到他们安好的消息。我住在海南岛,情况一如往昔,只是近来生病,瘦了一些,不如往日那样健壮了,不知道这剩下的岁月还能不能与你再见面。循州和惠州也很久没通音讯了。贬谪在外的凄凉孤寂,我不说你也明白。加上海南岛连年荒灾,吃饭生活等事很是艰难,泉州和广州的商船也很久没来了,因此连药品、咸菜、鱼酱等物都缺乏了,穷困到这种地步,只有听天由命了。我和儿子苏过相伴过日,好像两个苦行僧。不过心中依然超脱自得,没有改变心意,你知道了这些,也不必替我们担忧。